汉元朔二年(公元前127年),汉武帝击败匈奴楼烦王、白羊王,收复河南地(辖境今巴彦淖尔盟乌加河以南、鄂尔多斯高原),将原有九原郡改为五原郡,又增设朔方郡,郡治在三封县(今巴盟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的陶升井,又称麻弥图库庙古城)。朔方郡下设10县,在今海勃湾地区设置沃野县。元狩三年(公元前120年)筑沃野县城(今海勃湾区北新地古城)。
东汉末年到三国、晋、十六国时期,活动在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----号称“五胡”,大多进入长城以南,移居黄河流域。他们互相争战或者与中原王朝较量,形成长时间战乱局面。魏晋时,今乌达地区为西部鲜卑所据,南北朝时为前凉、后凉、北凉所割据。
前秦建元二年(公元366年),后被前秦、前燕所取代,河水以西归前秦,为氐族苻坚所统治。海勃湾地区属前秦朔方郡。后秦皇初二年(公元395年),羌族姚兴部兴起,夺得前秦西部地区,称为后秦。姚兴在北部广阔地区设朔方郡,辖今海勃湾地区。
东晋义熙三年(公元407年),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强盛,在今伊克昭盟、陕西北部地区建立夏国,建都于统万城(今陕西靖边县北,俗称白城子),辖地曾北达黄河,置幽州于大城(今伊盟杭锦旗东南),占有今巴盟南部、鄂尔多斯高原。夏胜光四年(公元431年),夏国被北魏拓跋鲜卑族所灭,辖境归北魏。
隋时,海勃湾地区属突厥汗庭之西境,为东突厥游牧地。唐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,分天下为十道,绥、银、丰、胜等州属关内道。关内道的灵州是隋朝灵武郡管辖地区,是黄河由南向北的东岸狭长地带,包括今鄂托克旗西部、鄂托克前旗西部及海勃湾地区。
地理 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,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。历经沧海桑田,逐渐形成了现在的“三山两谷一条河”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。
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,中部为岗德尔山,西部为五虎山,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,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,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。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,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。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、中间低。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: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%,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%,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%,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%。
文化
乌海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,地处黄河上游,东与鄂尔多斯高原相邻,西接阿拉善草原,南连宁夏平原与石嘴山市隔河相望,北望肥沃的河套灌区。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个地级市,1976年由原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、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而成,下辖三个县级行政区,分别为海勃湾、乌达和海南,市政府所在地是海勃湾地区。乌海市面积约为1754平方公里,南北长约80公里,东西宽30公里,人口为五十万,有汉、回、蒙、满等26个民族。黄河从乌海市区穿行,使乌海依山傍水,横跨黄河两岸,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。乌海是连接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,矿产资源非常丰富,有“塞外煤城”的美誉,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。乌海市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悠久的古城,它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,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在这里创业安居。
【煤炭文化】 乌海原本是一片千古荒漠,干旱少雨、植被稀疏、风沙肆虐、土地贫瘠,人迹罕至,但是在这片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,乌海是一座因煤炭开发而建的城市。乌海的文化也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发展兴盛起来的,煤炭文化是乌海文化的根基。乌海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城市,大中小企业遍布城市,城市的从业者一半以上都是企业员工,这三点使得乌海的文化构成上企业文化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,围绕着企业生产,经营管理等内容丰富的企业文化,影响广泛,特色鲜明,并且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了创业、争先、奉献的企业精神。乌海是一个建成不过三十多年的年轻城市,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积淀,也没有地域性传统习俗,当初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来到乌海开发煤炭资源,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热情奉献青春,才使得这个城市得以建立和兴盛,乌海是一个移民城市,这里的文化融合能力非常强大,不保守,不排外,接受新鲜观念,包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,形成了勇于创新,善于吸收,多元并存的独特城市文化。
【书法艺术】 书法艺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,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中国书法已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乌海这样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,书法艺术在这里扎根并且不断的繁荣发展,绝不是一个偶然,是有着独特的形成背景。在1958年,随着包兰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包钢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,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聚集在乌海,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。煤炭开发工作单调乏味繁重,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,年轻的建设者中有不少的书法爱好者,正是书法,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,陶冶情操,寄托大家的情思,并且成为对外交流的一种方式,于是书法艺术在群众中悄然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,书法艺术已经不仅是煤矿工人独有,已经传遍乌海大地,上到市委书记,下至普通市民,到处都有潜心研究书法之人。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乌海的标志,乌海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“书法之城”,这一古老艺术在这座新兴城市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
【葡萄文化】 乌海市属于荒漠性草原,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都相当恶劣,生态环境比较脆弱,并且乌海一直以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撑,城市环境污染严重。为了改善生态环境,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地方政府鼓励人们大量种植葡萄。为什么选择种植葡萄,因为世界种植葡萄的黄金地带处于北纬30到40度,而乌海正处于这个黄金地带,并且乌海水土光热资源丰富,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及葡萄糖分、芳香物质的积累,乌海是优质葡萄的生产地区,可以与世界着名的法国波尔多葡萄生产基地相媲美。因此葡萄产业被认为乌海农业的主导产业,政府采取产业化政策及加大对果农的扶持的力度,促使葡萄产业快速发展。乌海果农靠种植葡萄盖起砖瓦房,靠种植葡萄娶媳妇供养孩子上学,靠种植葡萄由贫困变为富裕,葡萄成为了乌海果农的摇钱树。目前,乌海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栽培面积最大、效益最好的葡萄生产基地,乌海也被誉为“葡萄之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