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 今宜春市境域,汉代属豫章郡(治所在今南昌)。三国孙吴宝鼎二年(267),设立安成郡(治所在今安福)、袁河流域地区归安成管辖。隋王朝统一天下,废安成郡。开皇十八年(598)设袁州,治所设于宜春县。袁州以袁山而名,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。初设时,袁州辖宜春、萍乡、新喻三县。宋开宝八年(975),万载县由筠州划入。淳化三年(992),划新喻入临江军。此后九百余年,袁州一直管宜春、萍乡、万载、分宜四县。宜春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州府级行政机构是袁州,其次为靖州,再次为临江军。靖州设于唐武德五年(622),治所在今高安。未几,以米岭产米改名"米州",继而又以羊山产竹而改名"筠州",武德八年(625)废......详细介绍>>
历史
今宜春市境域,汉代属豫章郡(治所在今南昌)。三国孙吴宝鼎二年(267),设立安成郡(治所在今安福)、袁河流域地区归安成管辖。隋王朝统一天下,废安成郡。开皇十八年(598)设袁州,治所设于宜春县。袁州以袁山而名,而袁山又以隐居于此的高士袁京而名。初设时,袁州辖宜春、萍乡、新喻三县。宋开宝八年(975),万载县由筠州划入。淳化三年(992),划新喻入临江军。此后九百余年,袁州一直管宜春、萍乡、万载、分宜四县。宜春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州府级行政机构是袁州,其次为靖州,再次为临江军。靖州设于唐武德五年(622),治所在今高安。未几,以米岭产米改名"米州",继而又以羊山产竹而改名"筠州",武德八年(625)废。南唐保大十年(952)复置筠州。宋宝庆元年(1225),理宗赵昀登基,因州名与皇帝之名同音,为避讳,须改名,此时恰好州衙后山碧落堂长出灵芝一株,视为祥瑞之兆,故而改名"瑞州"。瑞州辖高安、上高、新昌(今宜丰)三县。南唐升元二年(938)割高安、新淦两县之地田置清江县于萧滩镇(今临江镇)。宋淳化三年(992),于清江县置临江军(元改临江路,明改临江府)。其辖境相当于今樟树市、新干县、峡江县与新余市渝水区。明清时,奉新县、靖安县、丰城县、铜鼓县(其时为义宁州属地)为南昌府管辖。今宜春市境域分属袁州、瑞州、临江、南昌四府。锂资源丰富,国内知名企业投资的锂电项目已花落宜春并破土动工,称为亚洲锂都。
环境
宜春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四季分明,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,冬季冷而夏季热,春季湿而秋季干,热量丰富,降水充沛,日照充足,霜期短,气候资源丰富,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。但由于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程度不同、地形起伏、垂直高度相差悬殊、气候因子时空分布不均等,使气候呈多样性,天气变化大,并导致旱涝、酷暑、低温、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。全市年平均气温16.2℃-17.7℃,东南部较高,西北部较低;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.6℃-5.3℃,南部高于北部;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.3℃-29.6℃,东部高于西部。
名人
古代文坛,宜春名人辈出。晋代诗人陶渊明“始家宜丰,后迁柴桑,晚年复归”。唐代“吴中四友”中的刘慎虚,“芳林十哲”中的郑谷、任涛、吴罕,元代“元诗四家”中的揭溪斯、范德机、都是宜春人。
在中国科技史上。宜春有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,被达尔文称作“权威著作”的《天工开物》,其作者宋应星是明末奉新人。世界著明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是高安人,中国研制“两弹一星”的中坚力量多是他的弟子。
宜春历史上有不少抗击外来侵略的名将志士。明万历年间,丰城人邓子龙率部援朝抗倭,牺牲在朝鲜。明天启年初,时任广东巡抚的高安人陈邦瞻将葡萄牙人逐之出境。时任福建巡抚的宜丰人邹维琏,指挥官兵打败荷兰侵略军。鸦片战争时期,英军攻打定海,主持定海政务的靖安人舒恭受,率领军民奋勇抗击英军,后跳城殉节。近代中法战争,奉新人张勋,率部出征一举攻克谅山,迫使法军南撤。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他又远赴辽东拼力冲杀。
宜春是革命老区。从这块红土地上走出了杜平、王宗槐、周赤萍、张翼翔等一批共和国将军;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,长征道上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中,就有宜春人刘梓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