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位置:首页 > 目的地指南 > 亚洲 > 中国 > 贵州 > 黔南 > 荔波

荔波libo

有喀斯特森林,有小七孔奇景,有“绿宝石”美誉,这里是荔波。 历史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世居于这块神奇土地的勤劳智慧的各族人...
详细介绍
有喀斯特森林,有小七孔奇景,有“绿宝石”美誉,这里是荔波。

历史

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世居于这块神奇土地的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,在生产生活中,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

荔波由于地处华南十万大山之中,在封建时代,经济发展较迟,教育起步较晚,较长时期属于边远落后之地。直到清嘉庆二十三年(公元1818年)始设义学。光绪元年(公元1875年)开建义塾,地方子弟方受教化。乾隆庚子年(公元1780年)县内破天荒地出现第一位举人(陈克谦)。尔后中断九十九年后到光绪五年(公元1879年),才继出4位举人。从清嘉庆至宣统的115年间,荔波又涌现贡生59人,其中拔贡10人、恩贡24人、岁贡25人。此外还有不少秀才。清代著名的“西南大儒”郑珍(公元1806—1864年),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到荔波任训导,对荔波文化影响甚大。他和荔波的贡生、秀才们,留下了一批诗作流传于世;覃金锡举办学校,培育后人;高煌留学日本后回乡执教,培养家乡子弟;邓国瑾外出山东任职;邓恩铭(出生于水尧水族乡,距荔波机场5公里左右,在县城有其纪念馆)外出求学,追求真理,较早接受马列主义,成为中共“一大”代表;全正熹、杨家骝英勇抗敌,成为抗日英烈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荔波文化走向了新的历程。全县小学、中学教育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,文学创作、文化艺术、群众体育、广播电视取得了较大成绩,群众文化活动遍及城乡。

艺术

生活在荔波月亮山下的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、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。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其音乐、舞蹈和戏剧德国内具有悠久的历史。男女青年常以情歌求婚和表达对自由婚姻的向往;独具一格的芦笙舞分独舞、双人舞和集体舞。舞时,时而蹲跳,时而滚翻,多姿多采,技艺高超;跳苗时,邻近村庄的苗族同胞身者盛装聚集在一起,白天饮酒作乐,唱歌传情,夜晚燃起篝火。歌舞升平。苗族的挑花、刺绣、织锦、蜡染、剪纸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,传统银饰多种多样,有手镯、项圈、头饰、胸饰、银衣等,花纹雕凿精巧,一向享有盛誉。

水族的无领长衫、青布长裤、彩色围腰以及银项圈、银耳环、银头饰等让您尽情领略少数名族的内涵。水族的端午节和卯节,又让你似乎置身于他乡异国。水族的石棺葬、抢亲、神山祭祖等习俗既繁多,又神秘。

布依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,有自己的语言、文字和绚丽多彩的服饰,独特的民居建筑、婚礼、节日文化等有着悠久的历史,质朴古来而神秘。“四月八”、“端午节龙舟赛”、“七月半”、“满月酒”、“祭神扫寨扫家”等节日使你体味到幽远的习俗、古朴的风情。

荔波城市指南

===

去了荔波都想去